農機行業必看:如何避免知識產權被侵
分類:
發布時間:
2013-12-17
近幾年,由于農機產品量大面廣,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嚴重,農機行業知識產權侵權現象頻頻發生,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大,因而與IT等行業及其他工業產品不同,農機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難度更大,也更為復雜,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和艱巨性,為了滿足農機生產的基本需求和企業的自身發展,相關部門與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與保護力度不夠,致使仿制抄襲的現象在一段時間普遍存在。
農機企業的專利糾紛此起彼伏,早期的專利侵權案件數不勝數,但絕大多數都是國內農機企業之間的專利侵權糾紛,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算是一種新鮮事,許多企業,尤其是農機企業管理者對知識產權知之甚少。因此,農機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依靠知識產權保駕護航。
第一,農機企業,尤其是農機企業的領導人應該摒棄以往只注重生產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錯誤認識,努力加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深刻認識到知識產權不但是企業資產項下的財產,還是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殘酷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的利器。
第二,農機企業應當安排專人負責本企業知識產權的創新、使用、管理和保護,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另外,企業也應當加強與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機構的合作,利用“外腦”參與到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中去。
第三,農機企業還要注重對自身知識產權的申請工作。依據我國法律,商標、專利、植物新品種等許多知識產權只有經過向國家相應的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并獲準注冊(授權)才能夠取得。
最后,由于中國的農機企業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企業,不具備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實力和條件,因此應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或者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整合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競爭優勢。
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農機領域的申請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相關的專利侵權訴訟也不斷涌現。中國的農機企業在如此形勢下如何保全企業實力,利用專利制度提高自身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這是我國農機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專家建議,中國的農機產業做出了相應戰略調整,一方面是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即企業生產能力的競爭轉向生產能力乘以經營能力的競爭,由面向國內市場的競爭轉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則是科研模式的轉變,即由企業自主開發為主的競爭轉向產、學、研結合的競爭。
(信息來源:農機360網)
關鍵詞: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