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主自備全套農機值不值?
分類:
發布時間:
2013-12-23
導讀:規模種植背景下,機械作業讓農場主有兩個選擇,自己購置農機或與農機專業戶合作。大農場資金較充沛,有能力自己購買農機,而且從長遠看自購農機便捷;小農場資金短缺,其規模不適合自己配備全套農機,也沒有那么多的活可賺錢,買來農機是浪費。農場主自備圈套農機到底值不值?專家提倡,根據市場規律、我國國情,農業現代化的路子就是花錢買服務,讓市場去給農民干活。
大農場豪購全套農機
自走式噴灌機、三位一體施肥播種機、新型深松機、收割機……走進臨邑縣翟家鎮民豐家庭農場,一臺臺先進的農業機械整齊地擺放在農場內的農機調配中心。成立以來,民豐家庭農場先后投資200多萬元,購置各種機械30余臺套。
“長遠來看,自己購置農機便宜、便捷。種地有時候講究搶種、搶收,對時間要求比較嚴格。‘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萬一有個什么自然災害,就收成大減。”農場負責人宋傳恒告訴記者,“比如收麥子,就忙活一星期,收割機一天收70畝,農場2000畝地得5臺收割機才能忙過來。”
據了解,民豐家庭農場農場主李慶民開著一家鑄造材料公司,是從商場轉戰農場,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持。
小農場牽手農機合作社
但一般家庭農場的資金還是短缺的。“現在的規模不適合自己配備全套農機,買來也是浪費。”安丘旭農家庭農場農場主鄭曉偉說。旭農家庭農場流轉土地10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農忙時與農機合作社合作。
鄭曉偉告訴記者,只有達到一定規模,他才會考慮配備農機具,在他看來,300畝就是個門檻。他還算了筆賬:雇農機干活一畝80元,300畝地一年花費2萬多元。一臺收割機十幾萬元,5年才能抵出來,這還不算一年1萬多元的利息。“如果不給別人干活賺錢,光自己用不太劃算。”鄭曉偉說。
“不準備再在農機上投資了,還不如把錢投在別的地方。”濟寧市市中區富來源家庭農場流轉土地220畝,自己購置了10萬元左右的噴灌設備,一年就用幾次,大部分時間都閑置著。
專家:讓市場給農民干活
“農機購置成本高,閑置時間長,算筆賬就知道這不經濟。日本是農產品(8.02,0.02,0.25%)最貴的國家,就因為農民都用機械,成本就上去了,對中國來說那條路走不通。”山東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許錦英說,“真正只是種地的農業大戶、家庭農場,不會自己配備農機。全省有4000多家農機合作社,最佳模式是同農機專業戶合作。根據市場規律、我國國情,農業現代化的路子就是花錢買服務,讓市場去給農民干活。”
在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尚書旗看來,是否配備全套農機得看規模。“現在農村勞動力外流,對大規模種植來說,配備全套農機是一種發展方式,但前提是規模必須得上去。”尚書旗說。
我國正處于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的初期階段,農機設備購置及土地流轉費用等資金投入較高,因此融資需求相對較高。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末,銀監會抽樣調查5537戶家庭農場總融資余額約21.9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余額約7.87億元,占比約35.8%;家族成員內部集資余額約10.25億元,占比約46.6%;通過民間借貸、小額貸款公司等渠道融資3.86億元,占比17.6%。此外,各地政府給予家庭農場扶持資金1.86億元。
融資規模如此大,各個家庭農場發展需要因地制宜,讓市場說話。銀行業支持農場發展,需要結合家庭農場市場化、規模化、產業鏈化發展趨勢,推進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同時根據家庭農場登記注冊、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交易市場健全規范的進展配套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就如專家所言,農場主是否需要自購全套農機,要看規模,從國情出發,讓市場去給農民干活。
(來源:中國農機總網整理)
關鍵詞: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推薦新聞